韓詠紅:專為民營經濟設個局
韓詠紅:專為民營經濟設個局
|
民企的戰戰兢兢,或者說是疑神疑鬼、冷嘲熱諷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
中國主流媒體所引述的專家也坦言,民營企業家的預期仍然較弱。儘管官方三番五次為民企背書,“民營經濟31條”中這樣提:“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,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”,是中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“重要力量”。不過,市場更需要看到的是真招實效。
去年冠病疫情進入第三年時,多個地方說封城就封城,撐不下去的中小企業被迫關門倒閉,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中小業主們被打倒,至今爬不起來,也不見有人幫助或心疼他們。到今年國際貿易形勢更為嚴峻,產業鏈外移,外貿企業和沿海地區製造業首當其沖。上半年中國民間投資下降0.2%,就清楚凸顯預期有多低迷。
中國學者則指出,民企面臨的最主要問題,並非現有政策框架存在什麼重大漏洞,而是一些隱形的“玻璃門”與“彈簧門”;民企不需要法外開恩,只是要有個公平的環境。
政府主導民營經濟還可能造成其他隱患,比如形成新的權力尋租空間,或者對不同民企厚此薄彼,只扶持配合國家重大科技戰略的大型民企。
在此前,中國中央與地方的政府職能部門中,只聽過招商局、市監局等利用和管理民營經濟的部門,新設的這個機構叫民營經濟“發展局”,表明政府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當成政府自家的事,這應該是好事。
客觀地說,中國民企對政府的疑慮形成已存在多年,許多民企業主的心態是政府一想起民企,多半沒什麼好事,而這種疑慮在近年更是有增無減。
最近到北京多日,低迷的氛圍可感可察。北京人一般生活都不成問題,吃的用的都不差,但出門叫車仍遇上生意做不下去改行開滴滴的小老闆,自稱“內心特別迷惘”。聊到上星期被叫停的“天津跳水大爺”,一個友人這樣解讀:“這不是大家都沒事兒幹嗎,否則大白天這麼多人不上班在大橋邊上群聚,那是在宣洩情緒,所以才叫停了。”
從這個角度說,中國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可以有积極意義。據官方介紹,這個“發展局””將跟蹤了解和分析研判狀況,統籌協調、組織和擬定政策措施,建立與民企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,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重大問題,協調支持民營經濟提升國際競爭力。
上述情況如果不改善,沒有真正珍惜與愛護民企,那不論官方做多少宣示,都可能如拳頭打在棉花上。今天專設一個“局”,若無法發揮實效,它或許不至於構成陷阱,卻將進一步消磨民間的信心與預期。
問題是,如果真心要解決民營經濟遇到的問題、支持民企提升國際競爭力,即使沒有這個局也能做到。大家還擔心的是,有了這個“局”以後,政府將更有系統地干預市場與主導民營經濟發展,反而讓民企空間更為受限。
googletag.cmd.push(function() { googletag.display(‘dfp-ad-imu1’); });
在漢語里,“局”字既指辦事的單位,也指圈套、陷阱。官方的本意是傳達重視民營經濟的強烈信號,結果一句“專為民企設個局”,卻道出了受眾的微妙抵觸心理:你(政府)口中說的扶持,對我可能是個圈套,言下之意,民企還得小心別被坑了。
面對歐美訂單大減、國內民間投資節節下跌的嚴峻局面,中國政府本星期一(9月4日)官宣,將在國家發改委內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,專門負責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,推動各項重大舉措早落地、見實效。
然而,官方這番美意,立馬被民間解讀出另一番滋味。星期一下午,微信朋友圈就流傳一個貼圖,上面寫着七個大字:“專為民企設個局”,裡頭蘊含的雙關與強烈諷刺,讓人啞然失笑又無奈。
話說,2016年6月,中國教育部就為校外教培“設個司”,名曰教育培訓監管司,負責管理中小學與幼兒園的校外教育培訓。一個月後“雙減”政策橫空出世,帶來的是整個行業幾乎覆滅,許多民營教培中心慘遭滅頂之災。
這些年來,中國打造“黨領導一切”下的廣義政府,政府行政權力所及的範圍愈來愈寬,這個治理模式要與市場經濟的理念取得平衡,緩解其中的矛盾,需要法治與透明的規則,以及可預期的環境,在這諸多方面中國仍須加把勁。
自從7月19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“民營經濟31條”(全稱《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》)以來,多個部門已密集出台文件,宣示要從政策制定、財政、稅務、市場監管、知識產權保護等多方面,多管齊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,設置民營經濟發展局是其中最新一招。
document.querySelector(“.OUTBRAIN”).setAttribute(“data-src”,”https://www.zaobao.com/finance/china/story20230909-1431689″)
https://www.zaobao.com.sg/finance/china/story20230909-1431689